
10月10日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提交审议。报告透露,大湾区内地9市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8.04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万亿元,以全国0.58%的土地,集聚全国5.6%人口中金辰大,创造8.6%的全国经济总量。但其发展仍存在人均GDP与世界三大湾区尚有较大差距、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病”问题依然突出等问题。
报告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并作出决定,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最重要的监督工作之一。调研组全面深入了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情况,系统梳理了与“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的差距和短板,并提出意见建议。
以全国0.58%的土地创造8.6%的经济总量
报告中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实力: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89万亿美元,在世界四大湾区中位居第二,2018-2023年GDP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从大湾区内地9市看,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8.04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万亿元,以全国0.58%的土地,集聚全国5.6%人口,创造8.6%的全国经济总量。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城市群格局正在加快构建:中心城市能级持续巩固和提升,近几年广深GDP合计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5%以上;都市圈不断成型和发展,深圳都市圈地均GDP达3.4亿元/平方公里,在国内都市圈中排名第一。广州都市圈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化。珠海、中山、江门、阳江构建“一核三极”发展格局。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创新集群中金辰大,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
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截至2024年底,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已达7条,高速公路里程约5459公里,铁路运营里程276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477公里,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速成型,大湾区内地9市的5个机场2024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55亿人次,超过其他三大湾区,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4位、第6位。
人均GDP与世界三大湾区尚有较大差距
报告同时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级大湾区之间的差距和短板。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人均GDP与世界三大湾区尚有较大差距,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的潜力有待发挥。
报告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强城建圈组群相对滞后,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不够强,海洋岸线风貌品质欠佳。
另外,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有待进一步打造,顶尖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基础研究仍需加强,科创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世界级优质生活圈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文影响力不足,“大城市病”问题依然突出。
全球高端生产要素配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统一开放和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深化,高端人才集聚力亟待提升。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聚焦湾区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定位、深化开放、一体化发展等六大方面,以海湾为基础,强化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等国际枢纽地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沿海沿江建筑风貌管控,建设一批国际地标级滨海景观和高端海洋文旅项目。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坚持从产业和空间布局入手,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培育铸造战略性前沿技术“新板”,进一步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不断提升市场一体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把大湾区打造成集聚全球高端生产要素资源的重要枢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吴璇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中金辰大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